近日,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余牛教授团队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彰显了我院教师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研究成果一:团队在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FMS C, JCR Q3)在线发表了题为“Manufacturer’s Online Channel Encroachment with Consumer Fairness Concern” (DOI: https://doi.org/10.1007/s11518-025-5654-z)的研究论文,武汉纺织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管理学院蔡学媛副教授,研究生张兆媛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该论文研究了考虑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运营管理。品牌制造商(包括纺织服装品牌)和电商平台在实施品牌销售策略时,消费者的公平关切行为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由一个知名品牌制造商和一个电商平台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探讨了考虑消费者公平关切的制造商渠道策略问题,并分析了消费者渠道偏好及其公平关切等因素对不同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研究成果二:团队在国际SCI期刊Operational Research(JCR Q2)发表了题为“Contract design for a retailer-dominated supply chain under asymmetric green investment cost information” (https://doi.org/10.1007/s12351-024-00895-w)的论文。武汉纺织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熊孟妮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该论文研究了绿色供应链中的信息合同设计问题。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环境压力的现实背景,探究信息不对称与下游零售商权力如何影响绿色投资效率。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由零售商主导、制造商跟随的二级供应链模型:零售商通过制定批发价与激励合同的支付总额占据主导地位,制造商则从事绿色生产并隐瞒投资成本信息。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我们刻画了最优激励契约参数,并确定了信息对称与非信息对称情形下制造商的均衡绿色投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成本信息不对称导致低成本型制造商积极投资,但这阻碍了高成本型制造商进行更高水平的绿色投资。此外,当与低成本型制造商进行交易时,信息不对称对零售商有利;但当与高成本型制造商交易时,则对零售商不利。最后,本文还对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进行了数值讨论。


研究成果三:团队在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JCR Q3)期刊发表了题为“Optimal new energy credits strategy for fuel vehicle manufacturers considering government subsidy”(https://doi.org/10.1007/s12351-024-00895-w)的研究论文,武汉纺织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管理学院研究生赵铭慧、周海波和焦志强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该论文研究了我国双碳背景下的碳交易机制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论文探究政府如何通过补贴政策与双积分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以及传统燃油车(FV)制造商如何获取足够的新能源汽车积分以满足碳排放标准。本研究基于博弈论模型,主要分析两种积分获取策略:直接购买新能源积分(P模式)与转售新能源汽车(R模式)。研究发现:当积分交易价格较低时,R模式下的燃油车售价高于P模式,但P模式下的燃油车销量更优;此外,R模式能提升燃油车制造商的总销量,因而其利润始终优于P模式。此外,本文还对比了两种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收益情况。研究表明,当新能源汽车运营成本较低且积分交易价格适中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P模式下能获得更高利润。

时尚供应链与智慧物流研究团队简介:本研究中心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 2017 年 9 月,研究领域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具体包括时尚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与营销交叉、智慧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等。研究团队目前有教师 8 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包括楚天学者 2 人,教授和副教授 5人,讲师 3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20 人及部分优秀本科生。团队共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5 项及其他省部级、厅局级项目 10 余项。
